五月的風,帶著青春的熱烈與希望的芬芳。在五四青年節(jié),有這樣一位桐昆人,用一袋360毫升的“生命火種”,為一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按下了“重啟鍵”。
他來自桐昆集團嘉通公司銷供部,是一名年僅28歲的青年工人,名叫施靈童。
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名字——“施”仁布澤,正如他為遠方的那個TA帶來一場生命的甘霖;心有“靈犀”,雖兩人不能見面,但十萬分之一的匹配機會卻能將二者命運相連;“童”心大愛,赤子初心讓他勇敢站出來,用行動詮釋五四青年的純粹信仰。
初見施靈童,他身穿白色T恤,笑容靦腆。若不是手臂上兩根粗粗的針,很難將他與“生命使者”聯(lián)系起來。
2025年4月16日,他安靜地躺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,看著血液在導管中緩緩流動,“有點脹痛,但想到能救一個人的生命,甚至挽救一個家庭,雖然談不上多偉大,但也是件有意義的事情”。
時間撥回2021年11月,施靈童在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時,報名成為了一名紅十字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不到?,但命運共鳴就是如此巧合。
四年后,當紅十字會電話響起時,他毫不猶豫:“當然捐!這種概率落在我身上,是緣分更是責任,希望受捐者能早日康復?!?/p>
在施靈童的床頭,一封手寫感謝信被小心珍藏。受捐者寫道:“當我被病魔折磨,對未來充滿迷茫與恐懼時,是您挺身而出,讓我看到黑暗中的曙光……您不僅是救命恩人,更是讓我和家人團聚的希望。”
為了這場生命的奔赴,施靈童自4月11日起,便入住南通大學附屬醫(yī)院,公司也特意調(diào)整了他的排班表。他連續(xù)五天每天注射兩針動員劑,激活體內(nèi)造血干細胞。盡管第二天就出現(xiàn)腰酸背痛的反應,他堅持通過運動緩解不適。
“我父母知道我配型成功,沒告訴他們具體日期,怕他們擔心。我父母雖然也很普通,但一直告訴我:平凡人的勇敢,就是明知艱難仍選擇向前?!?/p>
捐獻日當天從早晨8:15持續(xù)到下午13:40,歷經(jīng)5小時25分鐘的采集,施靈童成功捐獻36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浮液,他也成為了江蘇省第1590位、南通市第110位、如東縣第13位,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。
公司叉車班負責人送來鮮花,“你是大家的榜樣。我們這代青年人,不光要在崗位上發(fā)光,更該在社會需要時站出來?!?/p>
在叉車班,施靈童是出了名的“細節(jié)控”,每天裝卸數(shù)百噸長絲產(chǎn)品零差錯;在2024年嘉通公司開展的“叉車技能比武”中,他憑借穩(wěn)、準、快的操作,斬獲冠軍;在公益路上,他連續(xù)四年參加義務獻血,累計獻血量1600毫升。
從覺醒年代到強國征程,中國青年從未缺席。施靈童的這次選擇,不僅是一場生命的接力,更是五四精神最生動的注解——新時代的青年擔當,就藏在平凡人對社會責任的默默堅守中!